唱歌的「炫技」,一個充滿爭議的詞語,普通聽眾對它嗤之以鼻,認為脫離了唱歌本質,沒辦法感動聽眾。
那麼,該如何掌握唱歌技巧才不會變得常人口中的炫技呢,今天歌唱教學就來好好地探討一下吧!
首先歌唱教室先來提到 #炫技的含義
想要瞭解歌唱究竟應不應該炫技,我們就應該從「炫技」這個詞語本身的詞意,開始入手去判斷。
炫技這個詞語,源於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蛇人篇》。講述一個養蛇人,帶著他養的蛇,到處表演,賺取錢財。
所以,蒲松齡首次使用了炫技這個詞,原文為:「炫技四方,獲利無數。」
也就是說,炫技從它的誕生之初,便不是作為貶義詞使用的,而是一個中性詞,甚至有些像是褒義詞。
然而,在現代越來越多普通聽眾卻習慣使用「炫技」這個詞語,去評論他們覺得唱歌難聽空有唱歌技巧而沒有感情的歌手
強行將炫技劃分為貶義詞的陣營,不得不感嘆,詞意是不是也經歷了時代的變遷呢?
切入我們今天的重點 #怎樣唱歌才算炫技
當然,我們今天要討論的,不是語言的問題,而是唱歌問題。
任何一個詞語,它的詞意在漫漫的時間長河裡,都有可能發生改變。所以,我們倒是也不必過分追溯炫技一詞的起源。
最重要的是,在學唱歌這個領域,究竟怎麼樣唱歌才算得上炫技呢?
坦白說,這是一個頗為無解的問題。因為,像歌唱教學等專業人士通常不大會使用炫技一詞來形容,普通聽眾才是這個詞語的忠實用戶。
然而,就現實情況來說,當「炫技」這個詞語變成貶義詞的時候,普通聽眾可以拿它評論所有技藝高超的歌手。
久而久之,炫技一詞不再是用來針對演唱形式,而是用來針對演唱歌手:不論你唱歌技巧多麼好,只要不入吾耳,甚至不入吾眼,炫技這個詞語就出現了。
是的,當普通聽眾想要否定一位唱功強大的實力歌手的時候,只要搬出炫技這個詞語,基本上就等於完勝了。
畢竟,實力派歌手演唱的時候,確實是在積極地展示自己的歌唱技巧呀,你看,還有什麼辨駁的餘地呢!
所以,對於不少普通聽眾來說,怎樣唱歌才算炫技呢?嘿嘿,只要看你不舒服只要自己沒有感覺,你怎樣唱歌都算炫技……(奈ㄟ安內)
唱歌教學來介紹 #炫技流歌手
剛剛我們提到過,歌唱領域中的專業人士,通常不大會使用炫技一詞。但是,這並不代表炫技這個詞語,對於專業領域而言,完全是一片空白。
雖然並沒有嚴肅的歌唱教學理論,去詳細論述炫技這個詞語的含義,不過,對於許多做聲音研究的人來說,倒是普遍認可一個概念,那就是炫技流歌手。
什麼是炫技流歌手呢?
先簡略提到聲音技巧的兩個方向,一個是「口語化」,一個是「音樂化」。
簡單來說,口語化就是與我們平時語言習慣相近的聲音技術,它的目的是貼近我們的生活,表達我們普遍的情感;音樂化則是像轉音與顫音這樣子的歌唱技巧,跟我們平時的語言習慣完全無關,它所存在的意義,就是單純的展示音樂之美。
而許多做聲音技巧研究的專家,他們所認定的炫技流歌手,就是指聲音技巧方向,偏向於「音樂化」,而不是「口語化」的歌手。
這些歌手的演唱,我們很難通過語言的思維,去窺探他們藏在歌唱技巧背後的情感。他們的一字一句,一招一式,彷彿都是在說明藝術如何超越生活。而在具體的聲音技巧表現上,更是極盡花哨,轉音,顫音,各種各樣的裝飾音,紛繁複雜地交織在一起,似乎要將所有的聲音能量全部用盡。
聽完這樣子的描述,對於沒學唱歌過的普通聽眾來說,恐怕也非常符合他們對於炫技的定義:唱歌怎麼可以這麼不節制呢?所以炫技流歌手還是不對嘛。
然而,實際情況真的是這個樣子嗎?
如果我們完全否定了聲音技巧音樂化的意義,否定了裝飾音紛繁複雜的意義。
那麼,我們恐怕就不能夠聽到爵士、布魯斯、R&B等等這一系列的不同的歌唱曲風。
因為,這些曲風,對於人聲的要求簡單來說,恰恰就是裝飾音紛繁複雜的程度上。
由此可見,炫技這個詞語,不論是從它本身的詞意來說,還是從它運用於歌唱的實際效果來說,將它認定為貶義詞,實在是非常荒謬的。
再來,要提到 #錯誤的唱歌技巧搭配
什麼是唱歌技巧搭配呢?
作為一名歌手、演唱者,我們需要不斷學唱歌,每一個關於歌唱技巧的奧秘。
這些歌唱技巧包括胸聲、混聲、頭聲、哭腔、怒音、顫音、轉音等等。
歌唱技巧搭配,也就是要將這些所提的唱歌技巧,在一首歌曲之中,巧妙的組合起來。
而這個組合的過程,就涉及到合理與否的問題。
比如,演唱一首輕柔的歌曲,大量使用胸聲;演唱一首剛猛的歌曲,大量使用頭聲;演唱一首抒情的歌曲,大量使用怒音;演唱一首歡快的歌曲,大量使用哭腔……這一系列風馬牛不相及的組合方式,都不妨理解為錯誤的歌唱技巧搭配。
切記,錯誤的歌唱技巧搭配並不代表單項技術的能力不夠。恰恰相反,許多技術搭配錯誤的演唱者,把他們這些搭配錯誤的聲音技巧分解出來單獨欣賞的話,其實都是相當優質的。
然而,這些演唱者,顯然還不太懂得怎樣合理地將這些優質的歌唱技巧進行有效的組合。
這也就導致了,聽他們的演唱,從純粹的發聲角度來說,挑不出毛病。但是,從整體歌曲設計的裝飾性來看,實在充滿了怪異感。
因為,縱觀他們的歌唱技巧組成,都是零零碎碎胡亂拼接在一起的。給予聽眾的感覺,自然就是太滿,甚至太笨重。
或許一些普通聽眾認知裡的「炫技」,大概就是指錯誤的歌唱技巧搭配這個意思了。
畢竟歌唱技巧搭配一旦錯誤,確實容易陷入濫用不合理的技術的誤區之中。
但是歌唱教室這兒依然不認為這樣子的唱歌算得上炫技喔!!
因為歌唱技巧搭配錯誤,本身就是一個嚴重的技術性問題。技術都出現問題了,又何談炫技呢?
所以,面對技術搭配錯誤這個技術性問題,相比炫技,「油膩」這個詞語,想必更為適合。
這也是很多自學唱歌同學常見的問題,一股腦地將歌唱技巧給兜在一起。沒考慮到這些唱歌本身。